荣成市长海洋与渔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友接受记者采访。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直是荣成加快海洋渔业发展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题,坚持适应性调整和扩张性调整并举,并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对其赋予新的内涵,以此带动渔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四次大转折
荣成市是传统的捕捞大市,三面临海,海岸线长487公里,水产品产量、渔业总收入等主要指标连续30年居全国县级首位。仅去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12万吨,渔业总收入536亿元,水产品产量、渔业总收入等主要指标连续30年居全国县级首位。多年来,荣成海洋与渔业局始终把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实现渔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该市海业经济结构调整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实现了四次历史性大转折、大跨越。
**次转折和跨越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中期,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我们针对渔业生产一次性投资大、风险性大、丰歉性大和协作性强的“三大一强”特点,将小船小网小渔队予以合并,组建成渔业公司,实行“集体所有,规模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经营模式,即“荣成渔业模式”,实现了渔业由分散的小生产向规模渔业发展的转折和跨越。
**次转折和跨越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根据水产品价格和市场全面放开的实际,实施了“养捕加综合经营,渔工贸全面发展”战略,实现了由捕捞为主向养捕加综合经营和早期市场经济转变的转折和跨越。
第三次转折和跨越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根据海洋资源状况和远景预测,坚持走“以养为主,养捕加副并举,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了渔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转折和跨越。
第四次转折和跨越是“九五”末期以来,我们针对近海捕捞资源急剧衰退,渔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力实施“大、名、深”战略,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了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转折和跨越。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四次转折和跨越,才使得荣成渔业既抓住了机遇,又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严峻考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适应性调整
“适应性调整就是立足于实现传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加大捕捞、养殖、加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夯实渔业基础产业的发展根基;捕捞业,重点由近海作业向外海和远洋作业转移”,李友局长告诉记者。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荣成市针对近海捕捞资源日趋衰退的新形势,果断淘汰压缩近海小马力渔船,大力增上185—450马力的大马力渔船,建起了一支拥有上千艘大马力渔船的外海作业船队,实现了捕捞业由近海捕捞为主向外海捕捞为主的战略性转移。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签订之后,又针对大马力渔船外海作业渔场大幅缩减的新矛盾,把捕捞业发展重点及时转移到大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扶持大洋渔业发展的有利机遇,聘请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对我市的大洋渔业开发规划进行论证修编,从而吹响了全市进军大洋的号角。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先后投资13亿元,增上专业大洋渔船120艘,拥有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单位13家,作业渔场遍及北太平洋、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共实施了西南大西洋鱿鱼钓、东南太平洋鱿鱼钓、北太平洋鱿鱼钓、中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西南大西洋拖网、印尼拖网和朝鲜东部海域拖网7个项目。去年,远洋捕捞产量达到8.3万吨,实现产值12.7亿元。
目前,全市的远洋渔业无论是渔船数量,还是经济收入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养殖业,重点由传统低效品种向名优高效品种转移。改革开放前,主要以海带养殖为主,90年代后,实施“以养兴渔”战略,大规模增上鲍鱼、海参、牙鲆等名优海珍品,养殖品种已达到五大类30多个品种,养殖面积近50万亩。2011年,全市养殖产量达到63.3万吨,产值达到92.1亿元。其中,名优品种收入达到70亿元,约占养殖业总量的76%。加工业,重点由初级利用向深度开发转移。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办海产品冷藏加工形成规模的基础上,90年代以来,该市又积极顺应消费需求多元化、方便化、营养化的市场趋势,跳出传统的盐炸卤晒和简单冷冻加工的旧框框,本照“梯次开发,综合利用,提次上档”的总体思路,突出围绕大宗低值鱼虾深加工和系列海藻食品深加工做文章,形成了盐渍海带、鱼粉饲料、大众化方便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药品等五大体系1000多个品种,拥有现代水产加工企业180家。2011年加工业实现收入220.1亿元,其中精深加工收入比重达到76%。
扩张性调整
“所谓扩张性调整,就是组织引导渔业企业在巩固提高渔业**产业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跳出单纯围绕传统渔业办渔业的小圈子,将经营触角向工业制造、滨海旅游、海洋运输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行外产业延伸拓展,大力培植新的产业增长源”,他认为。
改革开放前,荣成市渔业二三产业非常薄弱,而今天,以造船、港口、航运、旅游为主的产业已成为现代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形成了以渔为主、多业并举、全方扩展的良好互动效应。仅2011年渔业第三产业收入达到99.2亿元,约占全市渔业总收入的19%。
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一角。